泛南湖至石帆诗
谢惠连〔南北朝〕
轨息陆途初,枻鼓川路始。
涟漪繁波漾,参差层峰峙。
萧疏野趣生,逶迤白云起。
登陟苦跋涉,盼乐心耳。
即玩玩有竭,在兴兴无已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刚刚停下陆路车马,举棹湖上游览开始。
涟漪丛生繁波荡漾,远方群山错落耸立。
村落稀疏野趣丛生,绵延不绝白云升起。
登临高山苦于跋涉,观赏风景乐在心里。
尽情游玩定有终时,而我兴味无时可止 。
注释
息:停止
枻(yì):桨
鼓:摇动
涟漪(lián yī):细小的波纹
参差:错落不齐。
峙(zhì):耸立。
萧疏:稀疏
逶迤(wēi yí):弯弯曲曲、延绵不绝
陟(zhì):登高
(bì)盼:泛指观赏风景
创作背景
汉顺帝永和五年(140),会稽太守马臻筑堤蓄水,在会稽境内的叫东湖;在山阴县境内的叫南湖。石帆山在绍兴市东南十五里,山北有石壁,形如张帆。作者为记录下南湖至石帆山的山水景色,便作下该诗 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.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07.12:386
赏析
诗的首二句,交代启程游览的经过:刚刚从陆路停下车,连忙就划起桨开始游湖。从驱车,暗示诗人是长途跋涉而来;车一停就划船,又显示出诗人游兴甚浓,好山好水吸引着他,使他迫不及待。起句简炼清峭,于叙述中见情致。
中间四句写湖上风光,是全诗的主体。“涟漪繁波漾”,写湖水浩渺,清波荡漾;“参差层峰峙”,写湖上峰峦迭翠,错落有致;“萧疏野趣生”,写两岸烟村竹树时聚时散,朦胧疏淡;“逶迤白云起”,写远处白云出岫,徐徐升起,连绵缭绕。这四句,每句描写一个方面,又互相映衬、烘托。波光粼粼的湖水,重重叠叠的峰峦,疏疏落落的树木、村舍,冉冉出谷的白云,有动有静,有声有色,远近高低,组合成
简析
《泛南湖至石帆》是一首五言古诗,记述了在南湖上所见大好风光及游览时的感受。诗的前两句以叙述开始,点明泛游的开始;三至六句是写景,具体写泛舟湖上所见;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感受。全诗用清新、俊秀,结构清晰,写得很洗炼;诗中不论是叙述、描绘还是议论,都蕴含着诗人独特的情趣,韵致无限。
谢惠连
谢惠连(407~433年),南朝宋文学家。祖籍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,出生于会稽(今浙江绍兴)。他10岁能作文,深得谢灵运的赏识,见其新文,常感慨“张华重生,不能易也。”本州辟主簿,不就。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,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,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,大为时论所非,因此不得仕进。仕宦失意,为谢灵运“四友”之一。 48篇诗文 96条名句
与朱元思书
吴均〔南北朝〕
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,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。
水皆缥碧,千丈见底。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。急湍甚箭,猛浪若奔。
夹岸高山,皆生寒树,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,争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泉水激石,泠泠作响;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。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绝。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。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;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。
智犬破案
刘义庆〔南北朝〕
去杭州百里许,有一古刹,香火颇旺。一夕,有盗逾墙而入。犬吠,僧觉。盗劈僧首,立仆。遂越货而亡。翌日,二小僧入室见之,讶甚。乃诣官讼,其犬亦从。途经一酒肆,见五六徒狂饮。犬伫足不前,僧怪之。俄而犬跃入肆,啮一徒不置。僧疑为盗,缚而送官。吏审之,果然。盖犬有智也。
巾帼潘将军
魏收〔南北朝〕
大眼妻潘氏,善骑射,自诣省大眼。至于攻阵游猎之际,大眼令妻潘戎装,或齐镳战场,或并驱林壑。及至还营,同坐幕下,对诸僚佐,言笑自得,时指之谓人曰:“此潘将军也。”